孙先亮:学校特色发展,理念比行动更重要



学校特色发展不应当是一个噱头,而应该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品质、独特风格和风貌。

高中阶段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是现阶段高中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追求,作为学校发展内涵建设的战略规划,必须真正厘清特色建设发展的理念与思想,才能为学校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学校发展品质。

但是,许多学校在特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理念不清、内涵混乱、做法偏颇等问题,不仅误导家长、学生和社会,也误导很多做教育的人,把一个本来具有品质和内涵的教育发展追求,庸俗地变成肤浅又功利的教育噱头。

因而,必须真正把学校特色发展的问题解读清楚、理解到位,才能在本质意义上推进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发展,促进内涵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持。


   五花八门的学校特色发展   


当下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对“办学特色”的错误理解和认识,随之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办学特色”。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类:

一是特色项目,如篮球、足球、舞蹈、美术等。这类项目的产生,可能是学校资源比较匮乏,只有这样的项目比较容易操作;也可能因为自己学校出了一个或者几个擅长这方面的名人校友,为了放大“名人效应”,就开始组建艺体队伍或者俱乐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提升学校名气和影响力。

二是特色班级,如某课程班、某国际班、某企业班等。这些“班级”常冠以“某某班”之称谓,实则并无称谓之实,无非是借这些课程、国际、企业之名,招揽学生,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许多特色班最后都成了重点班、“最牛班”。

三是特色课程,学校开设一些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学生发展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本来就是学校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条件,为满足部分学生需要而开设。原是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好事,但为了扩大影响,学校就把这些课程扩而大之,变成学校特色。

这些所谓“特色”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以点充面。不管是项目还是课程,说到底也就是学校其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只是学校丰富课程的“一盘菜”,非要说成“一桌菜”,那就有些自欺欺人;

第二,以小充大。虽说一个学校为了弄个某某特色班级挖空心思,但是毕竟学校很大,班级很小,小固然可以做得精致,但非要把一个班级说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承载如此重负,会有“小马拉大车”之嫌;

第三,以偏概全。学校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之地,学校举办一些特殊的教育探索项目和活动,也是教育应有之义;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要照顾到社会评价和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使之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那就会失之偏颇。由此,所谓“特色”准确点说,充其量只是学校某某项目特色、学校某某课程特色。


   特色发展不应当是噱头   


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根本上是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为人的发展而创设条件、资源和环境。学校特色发展不应当是一个噱头,而应该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品质、独特风格和面貌,彰显学校教育内涵的整体、独特的价值追求。我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有四个特点:

一是学校整体的价值追求。学校发展的独特性,不是指学校自我演进的时代差异,而是学校与其他教育同行的教育差异,体现学校整体上的而非个别性的育人价值追求和品质。特色必然蕴含价值,没有教育的价值追求,就不可能有育人的品位。教育的核心存在价值,根本就是育人的问题。虽然特色办学提供了一种育人的资源和条件,但是归根结底,教育必须从人出发,为人的终身发展负责。所以,教育特色的终极指向,就是人的内在潜质和个性发展的差异。

当然,作为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它必定是学校整体性的价值追求,不是为了满足某个人、某个团队发展需要的设计,要满足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品质指向和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个别化的项目设计、个别人的兴趣(或者决策者的兴趣)都只能是学校的课程或者活动之一。只满足个别化的兴趣和品质发展的需要,而无法上升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就不可能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标志。

甚至可以说,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类概念或者抽象的概念,而非具体概念,其品质和价值共性,才应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就如某个艺术项目不能成为办学特色,但是艺术却可以,因为艺术具有价值追求的延展性,通过艺术能够塑造所有人的人格品质。

二是学校的独特风貌气质。从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可以反观学校的独特风貌和气质。当一所学校真正具有塑造学生的独特资源条件,设计出承载学生的独特品质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并且能够创造出持续而深刻的环境氛围时,学生就会耳濡目染,逐步获得学校的环境气息,并且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这很难通过压迫性的应试教育而呈现。

而应试教育的环境带给孩子的压抑状态,恰恰验证了环境对于人影响的重要性。所以,一所学校特色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内容,这包括学校以核心育人目标为根本的丰富的课程体系、相应的管理制度、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学生参与的大量的发展成果等。这些学校特色可见可感可行的内容,也是学校特色的表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独特的“精气神”。因此,学校特色必须能够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三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品质。学校特色包含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品质,它可能由一些学校发展的具体内容承载。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而言,最具有深刻影响力和传承价值的,是学校对于精神文化价值的执着追求。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塑造灵魂,是形成品质,是涵养精神。当下,一些学校特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满足于功利的追求和表象的热闹,却忽视了教育背后的真正价值。

任何办学特色,首先应当从学校的精神文化角度去定位,也即学校教育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境界,然后才能据此设计实施的资源、条件和路径。反之,任何不能升华为精神文化品质的教育内容和设计,都不具有真正的特色的本质,只能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与活动而已。所以办学特色不能只是某个点的放射,而应体现学校的精神追求,它不仅要为全体师生所接受,而且要具有提升人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的价值。

四是学校内化于心的教育自觉。办学特色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不仅能够被全体教师和学生所认可,而且会通过学校的教学、课程、活动、社团等方面体现出来,并且融入学生的血液和灵魂,成为师生发展的自觉。这种自觉,不只是每个学生对于特色的清晰的表达与理解,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品格、境界和格局产生影响,在学生的成长中打下烙印。无论学生身处何地,不管学生离开学校多久,办学特色都会在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持久影响,都能够从他们身上找到学校特色培养所形成的印记。

所以,办学特色并非是一个可以用来宣传的噱头和招牌,只有通过特色形成的品格和精神,才能对学校发展形成持久深刻的影响,并且成为师生发展的自觉,体现出办学特色的真正价值。


   特色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发展   


学校特色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校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为条件。在办学实践中,不能唯特色而特色,只有坚持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能以此提升学校的发展品质。在实践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路径:

从既有的精神文化的积淀中提炼特色。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过去和历史,都蕴涵着创办者独特的教育思考和追求,凝聚着一代一代教师的心血和智慧。经过代代传承,学校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                               

有的学校因为具有长久的办学历史,在教风、学风、校风等方面与众不同;有的学校因为全体学生独特的发展而逐渐深化成学生之间传承和延续的共同的素质;有的学校则因为校友在贡献社会方面所表现出的素养和品质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教育品质……

学校发展是一个多种因素支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向社会呈现教育品质和成果的过程。在传统教育过程中,许多学校可能都把自己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考试升学,虽然如此,学校在管理上、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上、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发展素质上等都会体现出一些良好的品质。这些都应当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独特品质,从而提炼成一代一代师生不断传承的精神和共同推崇的行为准则,彰显一所学校独特的育人品质、学校风貌和价值追求。

当然,历史形成的学校文化与品质,应当进行认真的检视,在与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更能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学校办学特色。

立足独特地域或者资源特点挖掘特色。在办学实际中,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有多种视角和方法。任何好的教育都需要一些独特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本身具有支持学生某些能力、素质提升的价值,如物质资源、高校资源、企业资源等等。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培养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形成自己的独特品质和办学特色。

另外,每一所学校都处于不同的办学地域,区域环境中地方性的文化资源等,既可以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可借其培育成学校教育的特色。借助区域资源和文化特点培育特色,需要深入思考富有教育价值和文化品质的内涵,与学校的育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有机融合和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不是项目的引进,而是育人价值的升华。

从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追求中确立特色。许多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追求升学承受了巨大压力,很难发掘出有价值的精神和文化特色;有的学校由于是新建学校,因而也不可能如历史悠久的学校那样,能够提炼出自己的特色。对于这类学校,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认识教育,站在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定位学校的教育。

由此,就可以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方面,思考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规格或者品质,或者确定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思想和文化特色。但是,这些定位必须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的实际,不能以点代面、盲目拔高虚浮,也不能妄自菲薄、盲从别人。

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目标上思考特色。教育的真正出发点是学生,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学生。因而,当学校思考教育特色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敢于开放教育的诸多领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学生发展需要中共性的品质和素质,设计自己的学校办学特色。

这样的办学特色,不是学校的凭空想象,也非模仿别人,因而更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尊重,如人文教育特色、科技教育特色等。绝大多数学校的招生,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学校特色的确定往往只能基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但是,只要特色能够内化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并且为全体学生认同和接受,能够最大程度地助推学生的发展,特色价值就得以真正彰显。

厘清办学特色,是为了从根本上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追求的价值观,是为了让教育破除传统“千校一面”的应试教育格局,更充分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从而为每个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作者 | 孙先亮,山东省青岛二中校长

来源 | 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原文刊于《教育家》7月刊第四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