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教室建设育人大世界


每到节假日,瞿巧华总会收到无数祝福,有来自远方的电话,也有送上门的鲜花、贺卡;每到高考季,总有学生告诉她“报考了师范大学,要当像瞿老师一样的老师……”从教25年来,瞿巧华一直与学生保持亲密互动,每个假期都有“应酬”不完的往届学生邀约。这么多年,瞿巧华辗转多所学校、担任多个职务,但她始终心系家乡教育,去年11月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黄田镇中心学校设立“浙江省瞿巧华名师网络工作室实践基地”,助力当地教师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孩子受益。

19岁的她撑起19个孩子的童年

从“一师一校”复式教学的乡村小学出发,瞿巧华一路驰骋,来到华东师大附属杭州学校任教,继而成为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成长道路可谓曲折,瞿巧华却说:“一切都刚刚好,感恩生命中的美丽遇见。”

1998年,瞿巧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省龙泉市塔石乡炉地垟小学。作为学校唯一的教师,初出茅庐的她要挑起教学重担,一时非常无助,她的老师鼓励她,“一个人经营一所学校,也可以很出色”。那时她在日记中写道:“即使翅膀断了也要飞翔,即使飞不上天也要保持飞翔的状态。”

就这样,19岁的瞿巧华撑起了一所乡村小学和19个孩子的童年。她为3个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所有课程,带着学生一起游戏;她给教室安装门窗、在校门口挂上校牌,带着学生种树种花;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她要备好磁带、下课整队、敬礼升旗,按下录音机暂停键后再进行国旗下讲话,一连串程序下来瞿巧华有些手忙脚乱;春节贴对联,她左手捧着米糊,右手拿一把刷子,小心地粘贴……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变美了,校园生活丰富了,学生每天恋恋不舍地回家,第二天又兴高采烈地来上学。简陋的学校,成了瞿巧华和学生欢乐的小世界。

从炉地垟小学走出的19个学生中,有8人考上了大学,如今都有不错的工作,学生刘芳还成为瞿巧华的同事。这样的“成绩”打破了炉地垟村村民一直认为的“炉地垟没有读书的风水,出不了大学生”的说法,当地《龙泉报》曾专门报道炉地垟小学旧貌换新颜的故事。这些都坚定了瞿巧华努力“做一朵在细风中绽放的太阳花”的追求——不抱怨,不沮丧,不退却,引领乡村学子向上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条坚实的路。

把一张张奖状交付学生手中

2001年9月,炉地垟小学撤并,瞿巧华被调到林垟学校任教初中语文和科学课程,同时担任班主任并负责学校文学社。文学社连续两年被龙泉市教研室评为“优秀文学社”,学生叶欣被评为“优秀小记者”,是当时唯一获奖的农村学校学生。

那时,瞿巧华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组织班级朗诵比赛、跳绳比赛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学生小刘因脸部烧伤留下大片疤痕很自卑,一直不愿意展示自己。瞿巧华仔细观察发现小刘喜欢唱歌,为了鼓励孩子,她组织了班级歌唱比赛。在瞿巧华的鼓励下,小刘获得了班级歌唱比赛第一名,从此信心倍增。像小刘这样的学生还有许多,他们都从瞿巧华手里接过了人生的第一张奖状。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心灵的唤醒,瞿巧华深以为然。2006年7月,她担任塔石小学副校长一职,借助打造“校园文化示范学校”“书香校园”的契机,创建主题校园环境文化,规范日常行为规范,编写校园读本,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于是,每一届新生都可以通过小导游了解学校文化,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出现在学校墙面上,校园的角角落落写满了学生的童真童趣。

毕业生小雨回忆在塔石小学的时光时,深情地说:“瞿老师那时是校长,在主席台上好威风,但她更像一位知心姐姐,与我们谈心,给我们鼓劲。”学生小潘也说:“瞿老师组织每日集会演讲,我很幸运得到了指导,一下子找到了演讲的秘诀,从此深深爱上了语文。”

这样的师生故事,学生记忆犹新,瞿巧华也如数家珍。每每遇见,师生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回忆满满。

努力成全每一个学生

2013年8月,瞿巧华聆听了班主任专家魏书生的讲座后对班主任岗位心生向往,便辞去副校长职务,一头扎进德育工作。不过,成为班主任的初始阶段并不顺利。瞿巧华刚接手班级,学生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把教室桌椅掀倒在地,折断所有扫把,摔破两个脸盆……她没有退却,因为“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就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为了破解学生制造的难题,瞿巧华从“典型人物”小王开始攻克。小王坐姿挺拔,表扬;小王书写工整,表扬;小王举手想发言,郑重邀请。瞿巧华还请小王上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进步,并故作“生气”地说:“你有那么多优点竟然不与我分享,我要惩罚你。”小王呆住了。此时,瞿巧华话锋一转,大声说:“我对你的惩罚是——爱你哟!”全班都笑了。

往后的日子小王的表现越来越好,其他学生心里仿佛装上了感应器,向美向善,他们开始向瞿巧华靠近。时间长了,瞿巧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学生都争相模仿,更有学生写下理想——长大后要当瞿老师那样的老师。

为了更好地凝聚班级力量,瞿巧华以“太阳花”为精神图腾,引领学生、家长一起挖掘“太阳花”的精神意象,师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班刊、班歌等班级符号,成立了“太阳花中队”,开发了仪式课程、生命课程等班本课程。实践中,瞿巧华根据学生成长阶段不断更新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大多与编写班刊有关。他们的作品被编辑成册,再配上自己设计的封面,写下“出刊寄语”和“编辑后记”,还有“校长题词”和班主任“下水作文”。这样的展示平台,让不少学生爱上了写作。

瞿巧华认为,一个班级就是一个育人场,需要以“主题”推进育人文化体系建设,这包括富有亲和力、能激发个性创造力的环境,也包括富有民主思维、师生平等有爱和互助成长的管理制度,让师生在这个成长共同体中得到滋养与发展。

2019年,瞿巧华第一次做班主任所带班级的63个孩子即将迎来中考,她给每个学生定制了个性化礼物,利用出差、节假日等时间去学生所在学校包括杭州、金华、丽水莲都、遂昌、龙泉等地走访,助力学生中考。

“见面那一刻,你们满心欢喜向我飞奔而来,有的抱着我撒娇,有的对我说‘压力大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从教室里跳出来‘语无伦次’,有的扭过脸去久久不能言语……”瞿巧华将与学生见面的场景记录下来,把想念和助力落实到行动上。

如春日暖阳助青年教师成长

优秀教师往往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从乡村教师到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瞿巧华的成长经历吸引了不少教师向她学习,加入她领衔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网络工作室。为了提高成员专业素养,瞿巧华根据工作室成员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确立发展目标、制订成长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质量的研修实践活动。

瞿巧华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还要担任班主任和工作室主持人,但她依然热情饱满地带领工作室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每个成员出谋划策,手把手进行专业指导。比如,她倡导“每学期上好一堂班会课,每月写好一篇德育文章,班级任期内育好一群人”,主张每位班主任提升“活动领导力、儿童研究力、自我反思力”。

2019年加入瞿巧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叶欣茹在瞿巧华“一对一辅导”和工作室成员共同协助下,参加杭州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并获奖。在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教师白莹心中,瞿巧华就像春日里的暖阳,“得一名师引路,是人生一大幸事”。

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作室作用,瞿巧华名班主任工作室还与《钱江晚报》合作,在该报开设“成长心理室”专栏,解读青少年成长困惑,点拨学生发展难题。

一路走来,从家乡父老的津津乐道到学生的念念不忘,瞿巧华深耕在教育的琐碎日常里,始终用真情润泽少年,在“努力成全每一个学生”中书写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