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当下教育,学校需要怎样的管理“新基建”?


学校特有的教育生态中,校长是这个生态的核心管理者、设计者、创造者,通过他的行为,通过这个生态,影响、塑造老师和学生,进而影响、塑造着社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全国中小学校长行为研究调查报告》显示,从校长工作日中的常见行为时间分布看,校长在学校的平均时长为11小时3分钟;在过去一个学年,31.3%校长有一半时间在加班,16.9%的校长基本都在加班。校长工作的忙,似乎成为常态。湖湘学校文化研究中心

在和校长的交流中曾了解到,校长几乎每天都要接到50余个文件、指令、检查、交流等“各类上级或有关单位的任务包”,每天仅处理这些“任务包”都需要几乎全部工作时间,学校的日常事务常常要下班后才能面对,真正谋划、处理、思考学校核心课题、发展难题的时间,几乎没有。

党政金句历史学习教育公众号首图.jpg

怎样缓解校长的忙,让他们的精力真正聚焦到改良教育教学的行动中来?我们认为,要警惕两个“看不见”

1.警惕那些看不见人也看不见事的教育治理观

2019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小学教师的讲台”成为举国关注的强国支点,教育强国成为史无前例的国家战略最强音。这当然是所有教育人梦寐以求的大好形势,但是我们依然要在这里发出大声的呼吁:

全社会关注与关联教育的人们,无数正确无比的事情,太多理应下发的文件,很多必须采取的措施,如果未经审慎把关,以及系统整合,在现实中就必然带来无效甚至负面的效果。

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源于有关具体施政部门、教育关联单位出于对教育的关心也好,或者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好,但多数却是以一种看不见人、也看不见事,更看不见教育整体样态的社会和教育治理观,来面对学校。

教育不能仅仅看得见教育,更要看得见人;学校不能仅仅看得见理,更要看得见事。看得见人,是因为对学校里这些人的真实了解;看得见事,是因为对学校里那些事的贴身洞察。我们认为无论专家还是上级,家长还是舆论,没有例外。

2.警惕那些看不见人也看不见事的学校教育“新基建”

我们都知道,去年以来,中国城市与产业领域正在推动“新基建”,包括5G建设、城际高速铁路 大数据 中心、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等七大领域。

我们同时也知道,高质量的教育同样需要学校软硬系统的“新基建”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一方面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情感、思维、态度、价值观等,一以贯之的教育内涵提升;一方面同样包括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教育空间、装备、资源、工具的更新——这些都需要学校有更多的创新创造的机会;需要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学习,更多的支撑,更多直面真问题和有效技能的机会;需要校长学会从管理,到治理,甚至智慧地治理……

需要实实在在,问题却更加如影随形,以学校软硬基础建设为主阵地的“教育新基建”至少有三大问题:

  • (1)只有硬技术(硬件设施),缺少软技术(内容与匹配性设计),学校买得太多,用得太少;

  • (2)价格太贵,导致很多学校的教育装备开支巨大,过度消耗了学校真正解决教育问题本应该投入的资金;

  • (3)针对的事务与功能要么太大要么太小,不用很遗憾,用了很麻烦,甚至还会带来更多新问题。

这三大问题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上到主管部门,下到企业商家,我们所推动的事情,很多都不是基于现场真正的需求,或者至少不是针对大的教育需求背后,那些个体的行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在时代的紧迫性中,看见了学校需要叠加的教育价值,却没有看见托住这些价值的校长和老师们,已经整体透支。

所以基于以上相同的原因,真正管用的“教育新基建”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应该包含四个原则:

(1)花钱少——成本控制能力本来就是中国产业与社会运行的最强能力;

(2)必须像傻瓜相机一样好用——不能认为我们的老师会跟工程师一样懂技术懂设计;

(3)有助于减轻教育人的工作,或者至少帮助一线实现工作效率与品质倍增;

(4)是教育工作者真正喜欢而且依赖的解决方案集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