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 湖湘学校文化研究中心
今天,要和校长们分享的是我们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的对话。
汤勇的经历足够丰富,从一线教师起步,他先后在学校、乡镇、党委部门、政府机构等许多部门从事过管理工作,他是一位有着十余年教育管理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教育家型的教育局长。
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赤诚,他喜欢深入一线到学校和教师中去,这些年他走访过的中小学校有七八百所,这里面有优质名校,也有乡村薄弱校。
在现行体制下,不少教育官员仅仅把自己当做教育指挥者,而忘记了自己本身也是教育者,但汤勇不是,他热爱教育,笔耕不辍,如今他的教育专著已经出版了16本。其中,《回归教育常识》《致教育》《教育可以更美好》《教育的第三只眼》《修炼校长力》等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当年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汤勇2021最新力作《教育是美好的修行》
在朱永新看来,汤勇是一位有理想、有智慧、有激情的人。李镇西认为,汤勇他作为“校长的校长”,始终坚守内心的教育情怀,并思考着教育本身,以自己教育学者的思想去引领更多的校长投入教育改革。
汤勇也是我们“校长会”的老朋友了,他撰写的多篇教育观察在“校长会”都有着不俗的反响。
学校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校长。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怎样才能当一个好校长?“双减”之下,校长的办学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在这些问题上,汤勇很有发言权。一起来听一听他怎么说吧。
01
要成为一名好的校长,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汤勇:首先,应带着情感做教育,用爱心对待学生。教育是人的事业,人是有情感的,教育更是富有情感的事业,校长应该带着情感做教育。校长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手头的职业演绎成终身的事业。
校长对学生的情感,应该带着浓浓的爱意,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他那样的人。
校长应该带着情感制订制度。校长管理学校,领导一方教育,固然离不开制度,但是制度也不能仅是生硬的条款,冰冷的面孔,也不是把人管死卡死,好的制度应该能够自由呼吸,能够体现人性,应该具有人情味。
其次,要学会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力的校长,就应该勇担重任,知难而进,真抓实干,攻坚破难,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带领学校一班人,尽心尽力抓好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这既是对校长自身价值的实现,又是校长对事业的一种负责与担当。
校长的责任担当,要有厚重的社会责任感。校长在办好学校,做好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人类命运。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世界相关切,与未来互对接。
另外,在我看来,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校长要敢于捍卫教育常识。要敢于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敢于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向反教育挑战,不推波逐澜,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对于来自外界对教育的干扰,校长要敢于拒绝,敢于抵制,敢于说“不”,守住校园的一方净土,把宁静的讲桌还给老师,把宁静的课桌还给孩子;对于教育发展中所面对的问题,对于前进中所遭遇的困难,对于工作中所出现的矛盾,校长要不绕道,不回避,不撂挑子,要迎难而上,敢于亮剑。
02
管理是一门学问,聪明的校长该如何管理好学校?
汤勇: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校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甚至是5+2,白天+黑夜,他们的工作的确很辛苦,很劳累,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了些什么。这些校长就应该好好做一些反思:自己是否科学地利用了时间?是不是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是不是懂得授权?
一个人的能力、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校长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去干,去完成任务。校长要管理得少,管理得好。怎么理解呢?那就是校长在管理上不一竿子插到底,不包揽一切,不事无巨细,给班子其他成员留下“缺口”,他们就不会“坐山观虎”、“亦步亦趋”,而是集结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为学校发展群策群力,从而形成学校管理合力;给教职工留下“缺口”,便给教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预留了空间,让他们工作更具有主动性,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校长用对方法做对事,还必须注意效率问题。很多校长试图利用延长工作时间,以完成更多的工作,这其实是很遭糕的事,久而久之,就既会容易染上拖拉的习气,养成时间观念不强的习惯,还会影响健康,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恪守时间是高效工作,科学管理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卓有成效的校长知道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他们不会成为“救火队员”,一天四处救火,弄得身心疲惫,他们具有自我矫正的能力,具有统筹安排时间的艺术,因而会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会给生命里放入大石块。
还要转变思维定势。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往往长于经验思维,敏于直觉思维,多于常规思维,这样的思维方式赋于校长做事认真踏实,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的优点,但受其思维定势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容易抱着本本,守着条条框框,常常用老掉牙的套路和招数,去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因而在工作中容易受阻受挫,甚至打不开局面。我们经常讲创新思维,就是要突破这些思维的局限,强化关联思维,善于采用整体融通思维和具体转化思维,当然还要懂得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校长决策不是拍脑袋,而是要锁定并遵循严密的程序。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决策时时处处都在发生。不管是重大决策,还是一般决策,不管是大决策,还是小决策,一般都要经过判明问题、明确目标、拟订方案、权衡选择、有效执行、追踪反馈六个程序。
解决问题,抓不住关键点,把握不住要害,就会劳而无功。在学校的整个工作流程中,教职工主要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而校长却要了解全局,谋篇布局,从长计议,把握关键。如果校长做事不能系统思维,抓住关键,只一味加高“笼子”,而忘记把笼门关上,则既没有效果,还会贻笑大方。
03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教育家型的教育局长,您有哪些经验和校长们分享?
汤勇:校长领导学校,我以为首先要领导好教育教学,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教学领导者。做一个专家型校长,是校长的最高追求,它不仅要求校长要具备优秀校长的一切,还要求校长要确立自己专业领导地位,树立自己专业管理思想,夯实自己专业领域功底。
要精通业务。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学校也是专业密集的地方,教师更是专业水准比较高的群体,校长必须精通业务,必须是内行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校长只有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才能成为教育家型校长,才能真正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才能办出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也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令人向往的教育。
校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要研究学生。校长不仅是管理者,而且是领导者,校长不仅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管理,而且还要实现对教育教学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除了对教育教学的一些事务与环节的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教育教学从思想上进行导向与引领。而校长对教育教学从思想上进行导向与引领的基础是学生,立足点是学生,最终归属还是学生,校长必须具有学生观和学生立场,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校长研究学生,一方面,要亲近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和学生做朋友。另一方面,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喜怒哀乐,研究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结构、家庭环境与背景等。只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做到教育教学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
要重构课程。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也是育人的土壤,更是育人的灵魂。根据我的了解,校长领导教育教学,在重构课程上是短板。不少校长认为,研发课程,重构课程,那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上层的事,作为学校,就是按照国家课程把课上好,把书教好,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由于自己缺乏对重构课程的领导,导致教师也就没有了课程意识,没有了开发课程资源的信心和勇气。
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课堂改革,其实课堂改革还不在于学生座位的变化,教师讲多讲少的变化,课堂氛围的变化。课堂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是课程的融合、课程的拓展、课程的重构。没有课程的融合、拓展、重构,就没有真正的课堂改堂。所以说,校长加强对教育教学的领导,必须重视课程,必须重视课程的融合、拓展、重构,必须突围课程这一制约和影响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短板。
要走进课堂。知识的传授在课堂,学生的成长在课堂,教师的发展也在课堂。学校里最小的事是发生在课堂里的事,最大的事还是发生在课堂里的事。校长经常走进课堂,既能知道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掌握教育教学动态,赢得教育教学的发言权,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又能在相互的交流与切磋中,提升自己领导课堂的艺术和水平,成为教育教学真正的权威与领导者。
同时,校长走进课堂,对教师也是一个了解和理解,它能够让我们具有教师的视角,具有同教师共情的心理,从而增进同教师的感情。
我想,校长能够从这四个方面去实现对教育教学的领导,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教学领导者,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型校长!
04
“双减”之下,校长的心思和精力应该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汤勇:作为学校主办者、设计者、牵头者的校长,在这样一个教育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心思和精力不妨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放在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上。“双减”后,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在校时间增加,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在校时长,这是很多孩子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学校,一旦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孩子们就不会觉得待在学校,是一种桎梏,就会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就必须让学校有一个清爽洁净、幽雅别致的环境,有一个以文化和书香温润孩子精神世界的校园,弥漫着温馨,荡漾着温情,充满着温暖,让学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学园,而且应该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放在课堂的关注与研究上。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必须牢牢抓住课堂,从课堂教学入手。校长要带着责任和情感,走进课堂以自己的思想和努力,去引领更优质的教学,生成更优质的课堂。同时也应该不遗余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当下教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课堂的问题,而落实“双减”下的“减负提质”的落脚点,我以为也是课堂。变革传统的那种低效无效课堂,已迫在眉睫。
校长既要有变革传统课堂的意识,又要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勇气,更要有专注高效课堂的行动。要从思想引领、典型引路、专家引导、政策引擎上,促进课堂样态的转变,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更丰富的策略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放在教师的关爱与行动上。“双减”使教师毫不含糊地成了政策的兜底者,默默无闻地成了责任的承担者,这都意味着教师将投入的更多,付出的更大。在一时的市场化回报与教师的投入与付出相比,还远远不足时,校长对教师的关爱与体贴,呵护与尊重,便尤其重要。
校长要消除留痕思维,尽可能杜绝外来的各种形式主义对老师的折腾,尽可能减少非教学任务对老师的干扰,尽可能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给老师们留有弹性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与学校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校长要具有同理心、共情心,换位思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给老师们办一些实事好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老师们在学校找到了尊严,找到了平衡点,自然就会成为学校的主人。当老师们成了学校的主人,校长的工作自然就轻松了,“双减”工作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地了。
放在家校共育的谋划与构建上。“双减”政策出台,家校共育变成了学校的新常态,顺应新形势,首先校长要积极疏通家校沟通渠道,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完善家校育人机制,在“共”上着力,在“育”上同向,共同应对“双减”这个新命题。
校长应该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召开家长会议,举行家长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倾听家长心声,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有条件的学校,校长还可以在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咨询室,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校长还需要以家校联动社区、社会,汇聚社区、社会育人资源和力量,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与体验大课堂。
放在自身校长力的修炼与提升上。担当“双减”下的“减负提质”使命,校长自身缺乏一种“力”,那是难以胜任,抑或有辱使命。因此,校长应该腾出时间,静下心来,沉下心去,用心修炼。
修炼学习力,丰盈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境界,让自己拥有应对“双减”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也让教师从自己的示范与率先垂范中,拥有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修炼创新力,敢于挑战传统,勇于超越突破,不以既有的套路去作答“双减”下的试卷。修炼激励力,让教师在“双减”压力下,能够有积极性做事,用快乐的心情做事。修炼执行力,不仅要让自己成为自觉的执行者,而且要带领教师不折不扣,坚决而高效地执行。修炼影响力,当校长改变自己,用自身的影响力影响老师,老师也会通过同样的行为方式来改变自己和影响学生。
05
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发展教育必须得先发展教师,在您看来,校长如何引领教师发展?
汤勇:这么多年的教育管理,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浸润,最有效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高效的领导莫过于榜样的力量。
在学校,校长的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在眼里。作为校长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不去做到,或者不比老师做得更好,我们怎能去说服和影响老师?校长的有效管理,必须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如此,校长才能理直气壮地做管理,底气十足地抓落实,老师们也才会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当你用放大镜去检视老师的行为时,你也用不着担心,他们会戳你的背脊骨。
同时,留人要留心,让“心”扎根,这才是万本之策。物质上的满足不是唯一条件,工作环境的温馨、人际关系的友善、工作配合的默契、工作状态的发挥、专业成长的实现、公正待遇的享受,职业尊严的体现,在一个学校里能不能有自己的成就感,在一个团队里能不能彰显人生价值,这些才是决定能不能留住教师“心”的关键因素。
有专家研究发现,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团队中,工资和奖励因素在工作重要性排列中仅列第六位和第八位,而第一位是成就感,其余依次是被赏识、工作本身、责任感和晋升的机会。
很显然,当教师对校长的期望得不到回应,参与感得不到维持,成就感得不到体现,个人的成长和能力得不到发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理解与支持,这时候,即便是物质生活再优渥,也会失去吸引,也不能买来教师永久性的忠诚,教师离开学校,另觅知音,便是一种必然。
引领教师发展还要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知人善任。我曾经见证过这样一所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一直很低,学校发展严重滞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班子进行了调整,城区学校一副校长,被下派担任校长。
该校长一上任,就对学校教职工现状进行了摸底,他发现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发展落后,最根本的还在于教师使用与配置上的问题。那些参加工作早,文化程度相对低,年龄又都是五十好几的教师,还被安排在教学一线,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
学生普遍反映是,他们责任心强,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但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组织教学的艺术和手段,有的老教师连现代信息技术都不会运用,有的在学生中没有一点威信,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不说推进素质教育,连起码的应试都做不好。
这些教师中,过去有的做过乡村会计,有的学过土木工手艺,有的在当时文艺宣传队工作过,有的在基层搞过管理。而学校近些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都是师范院校毕业,有好几位没上课,从事学校后勤管理,由于对这块工作不熟悉,不热心,加之缺乏经验,学校后勤做的也不怎么样,教职工有意见。
新到任的校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本着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知人善任,大刀阔斧对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了调整,从事后勤管理的大学生一律担任教学工作,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除了功底比较扎实、课堂教学效果好的继续留任,其余的根据不同情况作了安排,过去做过乡村会计的,负责学校财会工作,学过土木工手艺的,担任劳动技术课教学,在文艺宣传队工作过的,就在艺术社团做指导,搞过基层管理的,被安排在后勤处,从事后勤管理。
这样一调整,学校的后勤管理慢慢地规范了,困扰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随之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