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塑造着一中并被一中所塑造着。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晋城一中不只是一个名字,一所学校,更是一段悠远的历史,是一代代的一中人,以及他们在此留下的记忆,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就层次来说,有国家层面、团体层面,也有个人层面的。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文化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它比喻为“支柱”“灵魂”,也不为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的“四个自信”就包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通过激发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从而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中国企业在现代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从比产品价格到比产品质量,再到比售后服务,最后高度注重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
作为一所有深厚历史底蕴,有光荣红色传统的晋城一中,同样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2015年周双林同志就任校长后,提出“文化引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服务育人”的工作思路,切切实实把文化引领、培根铸魂放在首位,通过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在德育活动、社团建设、家校共建、校友助力等多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发展活力,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同时对促进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提高教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意义重大。
文化虽重要,但没有确切的定义,众说纷纭。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结合学校历史和现实,我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分享:一副对联、两块金碑讲学校厚重历史;五座雕塑、三句口号看学校精神气质;43块牌匾、16场报告观学校办学思路。
一、一副对联、两块金碑讲学校厚重历史
校门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位于校园西门东侧的老校门历经百年,古朴端庄。校门有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尖顶下方篆刻“崇实”二字,门楣上“畅教化”三字醒目异常。老校门深深地打上了民国时期中西结合、教育智民的烙印。40年代修建了券柱式结构的校门,具有罗马建筑艺术风格和阿拉伯情调,高约15米,宽13米,是当时大东关地标建筑,在文革时期被炸毁,令人痛心。之后校门屡有变迁,延至2019年,周校长在校门内侧悬挂起一副龙门对,校门立生灵气,是点睛之举。如果说校门变迁有时代烙印的话,此举便是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见证。
龙门对上联为:千载旌忠百年崇实自古素有立德树人风范,这是对学校92年发展历程、办学特征的高度浓缩和简练概括。
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中提到五代时期的三个忠义人士,其中之一是裴约。一中前院原为供奉裴约的旌忠庙禅院。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裴约为泽州守将,他对上司李继韬背叛尸骨未寒的父亲李嗣昭,投降其父宿敌后梁时悲愤表示:“余事故使逾二纪,见其分财享士,志灭仇讎。不幸捐棺,枢尤未葬,而郎君遽背君亲,吾宁死不能从也!”于是据州自守。后在校园西300米处的东沙河与后梁军展开殊死战斗,肚破肠出,束肠于身,援军未至,最后战死,史称“盘肠大战”。裴约死得慷慨又悲壮。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敕封裴约为“忠烈侯”。敕封黄牒和旌忠庙建成时知泽州军州陈仲孙写的祭文由宋传至金明昌五年(1194年),始由泽州刺史许安仁书之于石,现存放于校园中院崇实苑内。这是学校异常珍贵的两方石碑。敕封文书上这样评价裴约:“惟爾生於五季,仕專一心。崛然擾攘之間,奮以精忠之節。視彥章而克壯,配仁贍而用光。”另一方石碑除祭文外,也刻录了许安仁《過旌忠廟》诗,全文摘录如下:
國家昏亂識忠良,歎息君侯事晚唐。
誓報舊恩死守澤,肯從逆子叛降梁?
冰霜氣逼劉仁贍,鴻雁行隨王彥章。
(或作“援兵未至城先破,遺老相傳事可傷”)
五代三人全死節,一篇華袞賴歐陽。
后记中写到“……以遺邦人歲時歌以祀侯,庶幾見烈丈夫之仿佛也”,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校园前院有棵丁香树,树龄在100—300年间,每逢春天,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这是旌忠庙遗留之物。可以说,现在的晋城一中,秉承了古代的忠义之气。
晋城一中六易其名,最早叫崇实中学,今天校训中依然保留“崇实”二字。学校创始人叫马骏,清末举人,曾就读于山西大学西学斋,留学牛津大学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民国建立后历任山西省民政厅、教育厅、实业厅厅长和文献编纂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他秉持教育救国的思想,先后创办了崇实小学和崇实中学,扩建校舍时多方筹集资金,甚至变卖部分房产和夫人的陪嫁首饰。抗日战争时期,马骏先生以崇实中学学生为基础,招收一部分社会青年,组织了“回族抗日救国义勇队”,坚持抗战。被俘后,被日寇折磨致死,终年64岁。可以说,晋城一中的血脉中融入了民族精神。
崇实中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突出代表有田耕、江地和郭铁等。田耕,高平人,1935年就读于初中3班,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后任国防部长秦基伟的爱将,牺牲时年仅27岁。江地原名李广彭,沁水人,参加决死纵队、牺盟会,是抗日军政大学第5期学员,后在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是国际知名的史学专家。郭铁,城区人,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任总参通讯兵后勤政委。1960年困难时期,将积蓄多年的2万多元工资交了党费,以后每月交100多元党费,经常教育子女要心有国家,为国分忧。抗美援朝时,学校有以张波同学为代表的十几名学生参战。现如今,知名校友有驻港部队首任司令员王继堂、“蛟龙号”试航员刘开周、中科院院士范守善等。可以说,晋城一中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范守善院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崇实中学停办。中共北方局在此创办八路军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前后办了2期。校长先后为刘子超和朱瑞。朱瑞同志1946年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牺牲,是解放战争中中共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时年43岁。毛泽东同志曾评价,朱瑞是解放军的“炮兵之父”。学员马宁后任解放军空军第三任司令员。1947年,后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到校视察并送毛泽东的儿媳刘思齐到我校学习,1948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的陈毅同志到校视察。60年代,著名文学家赵树理先后两次到校参观并作报告。可以说,晋城一中是一片教育沃土,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
晋城一中有忠义之气,有民族精神,有爱国情怀,有红色传统,自古素有“立德树人”风范。现在学校依然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将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龙门对的下联为:万家学子一朝题名而今更具披沙剖璞气概。晋城一中历史上有三个办学高潮,分别是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和2015年前后。1964年高考成绩全省第一,1965又取得好成绩,“学福州,超康杰”的愿望基本实现。1984年,专科以上高考升学率达97%,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如今的晋城一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素质教育全面开花,万家学子在此考入理想学府。
二、五座雕塑、三句口号看学校精神气质
2018年,晋城一中校友会成立;2019年,晋城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这是学校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里程牌式的发展,是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
90周年校庆时,校友会捐赠了3座雕塑。雕塑表达的核心思想是:科学、艺术和汇通。
位于2号教学楼前的雕塑叫“第96号交响曲”。1955年,爱因斯坦大脑“被盗”,在家人的默许下,“盗窃者”将其处理成240块切片。最终发现他的大脑比常人要轻,负责数学思考、视觉空间和运动图像化的大脑顶叶却比一般人要宽15%,第96号脑切片正处于这个位置。脑切片的外观像一位指挥家在演奏交响曲,一座奇妙的雕塑由此诞生。“思”原被认为是“心”与“田”的组合,却得不到合理解释。其实在甲骨文中已表明,“心”上面并不是“田”,而是代表大脑的“囟”。雕塑中底座是行书体的“心”字,配合大脑充分体现了“思”的本义。雕塑也是在提醒学生们,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心脑相通才能真正进入思考状态。
前院西侧花园的雕塑叫“米开朗基罗大卫梦”。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他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这位“文艺复兴的教皇”,以半人半神的巨能打开了智慧的天眼,并以战神的毅力把文艺复兴推向顶峰。雕塑底座中,特别加入了晋城本土文物中的凤凰形象,取自周村东岳庙。
东侧花园的雕塑叫“达·芬奇婴梦”。达·芬奇被喻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天才。雕塑造型来自其日记中叙述的幼年最鲜明的一段记忆:“似乎我命中注定要记录下这只鸢,那时的情景好像是我尚在摇篮中,一只鸢飞过来,它用尾巴翘开我的嘴,还在我唇间扑扇了几下。”这段记忆也许是一个梦,也许是一种幻想,预示着达·芬奇对飞翔的向往。也如弗洛伊德猜测的那样,达·芬奇压抑的欲望,最终升华为狂热的创造力,摄人心魄,震撼世人。雕塑底座的凤凰取自高平陈区镇清梦观。前院东西侧的两座雕塑就像两尊门神守护着晋城一中,也在提示学生们:具备中国灵魂,拥有世界眼光。
图书馆北面有一组群雕,造型取自五六十年代一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站着画手皮,蹲着画地皮,躺着画肚皮。学子们勤奋学习的精神和状态被传承下来,五十华里千人远足时,在校学生喊出了口号:上午走完五十里,下午接着上自习。
一号楼前西侧花园里有一座郭焕章老校长的半身像。五六十年代,在他的带领下,在以“三巨匠”(陈秀彦、张士杰、李绪守)和“三支柱”(胡敬虞、胡荣绵、黄克仑)为代表的优秀教工的共同奋斗下,教学成绩屡创辉煌,育人成果有目共睹,留下了“教师勤勤恳恳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踢开北大门,结对进清华”朴实、豪迈的口号,捧回了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的奖状,被教育界誉为“太行山上的一面红旗”!
郭焕彰老校长
三巨匠和二胡一黄
2004年,学校被山西省评为首批示范高中,为省内可示范方向最多的高中。2017年学校获得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近几年学校二本以上升学率在97%以上,一本升学率在86%以上,清北学生人数在20名左右,“结对进清华”的“对”被修改为“队”,学生们成群结队走进清北。在近6年的高考中,我校先后有108名同学走进清北。这些学生不只有优异的成绩,而且全面发展,爱好广泛。优秀代表有:2016届赵鋆峰、2020届甄子豪,两人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金牌,甄子豪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在清华姚班。2017届陈张萌,高考中位列全省文科第三,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最后选择计算机方向。2018届市理科状元许开彦,就读于北大元培书院,后选择中文系。2018届庾源清,高二开始学笙,凭借器乐加20分,顺利进入清华大学。2018届马璐帆,高考中英语获得满分。2018届王晔囡,原是市运会100米、200米冠军,现在清华大学国旗护卫队。
三、43块牌匾、16场报告观学校办学思路
目前有43个高校为晋城一中授予了“优质生源基地”的牌匾,学校和这些高校建立了密切良好的关系,从而给各项高水平的互动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走进晋城一中作艺术交流,这是该艺术团首次走进中学。2019年,在北大就学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到一中和师生探讨诗词之美。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走进晋城一中
90周年校庆时,一中没有大张旗鼓搞文艺汇演,而是先后邀请了包括清华、北大、上交、复旦、人大、浙大、中科大、南大等11所顶尖高校16名学者走进晋城一中作讲座,其中有4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可谓大师云集,众星闪耀。在品完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后,学生这样感慨:我们端着高中的碗,吃着大学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