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博士办教育,他用亲身经历证明:正确的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



 看点:当下,孩子们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教育上遇到的问题却不见减少。不愿意试错,不敢尝试,不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其背后是“错误”的教育观,而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刘煜炎则决意改变这种环境。他以育人教育为根本,博采各国教育之长,创办了一所不以分数为唯一目的的学校,鼓励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从而实现从平凡走向非凡的人生。


 “创新就是我的专业!”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孩子,来我这,保证能给你送到世界前100的学校去!”

 “欢迎说凯博是世界名校训练营。”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01.jpg

采访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刘煜炎之前,外滩君从文字资料里就感受到了刘校长的强大气场。采访中,外滩君发现这气场就来自于刘校长身上的科学家精神。他言语爽快,开诚布公,谈问题直指核心。

1991年,刘煜炎第三次获得剑桥大学博士研究奖学金,成功赴英留学,攻下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而在这之前,他在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参与过诸多科研工作,为此还放弃过留学剑桥的机会。回国后,身边“错了”的教育又让他坚定转身,开办国际学校。

一个湖北农村的放牛娃,一跃成为享誉国际的科学家、再转身成为培育“牛娃”的国际学校校长。这并非天方夜谭,正是刘煜炎的亲身经历。因此,他更是深知正确的教育、好的老师对人的一生有巨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13.jpg 

他相信好的教育会激发人最大潜能,让孩子能不断创新,富有能力、保有善良地迎接不确定的未来。直到今天,作为创始人、校长,刘煜炎依旧走在教育一线,每周给学生上20多节课。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上下去。”


实干、创新、不畏艰难

是刻在基因里的教诲

 

一个好的老师,改变了刘煜炎这个农村孩子的一生。

刘煜炎出生于1962年,读高中时,文革刚要接近尾声。小学、初中时,刘煜炎几乎没怎么待在教室,往往生产队给校长打个招呼,学生们就都跟去农田里干活。插秧、捉虫、摘棉花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但高中老师袁志禄对刘煜炎说:“你要当科学家!”

袁志禄是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原本在城里教书,因被打击成“右派”才到了乡村学校。在农村,袁志禄仍旧认真教学,还在班里举办了数学竞赛。刘煜炎得了80多分,与第二名的同学甩开超过40分的差距。

袁志禄很激动,告诉刘煜炎,一定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考大学,当科学家!他还建议:“你数学好,可以去学物理,不用学数学。学了物理可以研究原子弹,对国家更有用。未来也可以造桥、造机器等等。”

“当时我和我父亲都很感动、很兴奋。”刘煜炎至今都没有忘记袁志禄老师带来的激励,“现在想想,他当时自身在很艰难的情况里,教学那么认真负责,在当时鼓励我读书是有风险的,但他还是给出了很诚恳的建议,真不容易。”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16.jpg

那时起,刘煜炎就打了鸡血一般勤奋读书、拼命自学。

一个学期后,文革结束,袁志禄老师恢复身份,回了省里的重点中学教书。而刘煜炎也参加了高考,但事与愿违,成绩不大理想,很难报志愿。更没想到的是,填报志愿时,袁志禄特意坐了两三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从一百多公里外赶回村里,来指导他那些才教了一个学期的农村学生。

“当时我的分数报不上华中理工学院,老师想了想就建议我报华中师范学院。”刘煜炎说,“当时大家都不太愿意当老师,袁志禄老师帮我分析说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的老师都很优秀,有些是从国外顶尖的名校回来的博士。你先不一定要追求学校名气,重要的是跟对好的老师。”

刘煜炎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他真的是让人一生尊敬的老师,让人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刘煜炎一直在朝着科学的顶峰奋力前行。本科之后,他先是进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又成功获得剑桥的博士学位。治学之路并非一路坦途,国内外的求学经历都在刘煜炎身上留下深刻印记。

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刘煜炎学到了不怕天不怕地的科研精神,“导师们帮我建立了一种心态,那就是,不会被世界上没有人能解开的难题吓倒。”

而在剑桥,他学来的创新能力,成为又一项伴随一生都有用的武器。“当时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各种原因,真正到剑桥读书时,身边的同学年纪大多比我小,想着赶紧发几篇文章拿到学位,回来就是剑桥学者。”刚开始,刘煜炎发给老师的研究题目,总是不通过。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20.png

被老师骂到狗血淋头后,刘煜炎终于明白,剑桥的科研,是要做“开天辟地”的工作,要独辟蹊径、另立门户式的创新。老师甚至说,“你个混蛋要是做二流的研究就别想毕业,别说是我的学生!”刘煜炎也拍着桌子跟老师吵,“凭什么,为什么,那些新课题你自己能做得出来吗?”

老师告诉刘煜炎,这样的争吵同样发生在他和自己的老师身上。年轻人刚开始选择课题时,都不够自信,害怕失败,害怕做不出来。

老师就说:“在你朝着一个真正伟大的目标奋斗的时候,你中途会发现很多宝贝,你把宝贝一个一个地给大家发表出来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去奔的话,你看到任何东西都是垃圾,根本没有必要去发表,你也不可能有什么有意义的成就。”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24.png

“一定要朝着一个伟大的、前人没有涉及的目标奔跑。”这是剑桥的教诲。

“所以后来我办教育胆子也比较大,就是要培育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最顶尖的人才。”刘煜炎说。


办一所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目的的学校

 

刘煜炎办学校,的确培养了很多“牛娃”。

独立办学12年来,门下800余毕业生,收获牛津剑桥录取38人、获美国常青藤名校录取32人,超92%以上获世界百强名校录取;

2009年第一届毕业生,就有进入斯坦福、康奈尔、布朗、宾大等Top10名校及藤校的学生;

在2021申请季里,已经斩获了2枚剑桥大学录取。近2年共斩获5枚剑桥大学录取,2018年以来共收获7枚剑桥大学录取,在北京市国际高中名列前茅。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27.jpg

不过,在刘煜炎心目中,名校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他真正想探索的并非A Level或者AP考试的必杀技,而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考上名校,是学生的潜能在教育中被充分激发和展现的必然结果。

“注意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生目标,改进学习习惯,做好时间管理,提升成绩就不是什么难题。”

刘煜炎曾多次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不是应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就是把德育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目标放在第一位,育人的核心是价值教育。”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常常觉得“我们的教育,错了。”

刘煜炎的儿子读初中,老师直接给孩子“判终身”——你这孩子将来三本都考不上。刘煜炎很苦恼,原来活泼的一个小男孩,眼看着越念越丧气,不愿意说话也不跟他交流。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30.png

“实际上,我儿子是需要一点个性化的帮助,刚从英国读完小学回来,他看不懂汉字题目,不是真的不行。”刘煜炎非常不认同当时老师的教育方式,“老师没有关心,也没有诊断,一发现你成绩不好,就简单认为是孩子笨,然后打击、唠叨。”

还好,刘煜炎理解了语言是儿子的真正障碍,“对我们来说,很好解决,送他回英国就好了。”几年后,儿子果然考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高盛的优秀期货操盘手。

但作为博士生导师,刘煜炎越来越发现,对大多数家庭、孩子,教育这件事,不是换个学校,换个环境那么简单。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33.jpg

“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招的大多数学生水平越来越下降,而且不愿意干难事大事要事。”刘煜炎很是怒其不争,“不想做科研,就想跟在老师后边,拿个半成品,发个文章拿到文凭。”

外滩君彷佛看到了艰难科研路上的情景再现:“您当年也是被剑桥的导师骂醒了的。您的学生,骂不醒?”

刘煜炎摇头:“骂得醒的不多。”

他发现总体上,研究生们成绩都不差。但动手能力特别差,心理素质不好。“现在的孩子读了这么多的书,怎么也不敢去冒风险,不敢去做重要事情呢?”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36.jpg

刘煜炎感到困惑,自己少年时期接受的“落后教育”从某个角度看,似乎也是一种“先进”教育。起码在劳动中,在实践中,孩子们勤奋而坚韧。

这些困扰一个父亲、一个博士生导师的问题,始终存在。

“所以我就特别想办一个学校。这所学校不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的目的。”办教育的想法在刘煜炎心中越来越强烈。

他认为,“这所学校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让孩子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希望,中国的孩子也能跟自己一样,跟随好的老师,学到直面挑战的真本事。

2008年,刘煜炎正式转身,创办康福,并担任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2014年,在北京创建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39.jpg

刘煜炎提倡导师制,如同他自己的求学经历一样,“真正的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真诚地探讨、交流、切磋和传承;是一种在导师指导下的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刘煜炎要在凯博建立一个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他明白自己那些年轻的研究生之所以泄气,不能完全责怪学生,社会环境的氛围非常重要。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41.jpg

导师制度从小学就开始,一个导师带领6个左右的孩子,在人际交往、师生关系、面对挫折等方面给孩子以指导。

刘煜炎希望,教育能更回归本质,在生活里,老师、学生、家长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学校要帮孩子建立心智,传授思维方法,令孩子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反复操习。


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作为一名科学家,刘煜炎的眼光一向放得远,看得透。他说:“做教育,要替学生未雨绸缪。”

现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们,要适应的是10年、20年后的社会形态。“一定要注意围绕着孩子们未来的世界是什么状态,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去打造和建构孩子的核心能力。”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45.png

但未来是多变的。2020年,疫情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变化的措手不及。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开始摸索着谋求转型,临时给学生补上国内升学路径的选项。

然而凯博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国际名校与国内重点双轨培养路线。事实上,对于国际教育的将来,刘煜炎早在18年前就有了一个伟大的构想——“希望中国成为世界教育的中心”。

“一开始办国际学校的时候,我们就不以外教为主,也没有完全照搬美国或者英国的课程。”刘煜炎把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优势强强结合,“总体上来讲,凯博的课程体系里,中国的教育占60%、英式的创新教育方案有大约30%,美国的AP课程有10%-15%。”对刘煜炎来说,课程是培育未来人才的通道。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48.png

未来没有办法完全把握,但可以预测的是,“脑经济时代正在来临,这个趋势毫无疑问。”

刘煜炎在办教育的20年间,不断提出:“未来我们需要的人才是脑力劳动者,是复杂的、创新的、批判性的、思维性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能够跟人合作的,能够对别人有帮助的,具备能够共享、互利、共赢这样人品的合作者。”

而让孩子们能够具备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那些确定的素养、确定的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就是心智模式。“学校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51.jpg


刘煜炎说,心智模式第一点是“找定位”。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们发掘自己的志向,找到一生事业的兴趣和使命感。“让0-15岁的孩子多尝试,尤其不能对他们说这不行那不行,首先要以个性化的方式让他们找到自己兴趣所在。”

第二点是“找方法”。目标一旦确定,那就要去寻找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达成。心智承压能力强,碰到麻烦自己解决、自己调适、自己去面对挫折寻找解决方案。这对于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最有启发的人生指导。

微信图片_20210315103754.jpg

价值引领、自我管理、自主创构是凯博教育的另一个特色。刘煜炎总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校不可能管住学生的每分每秒。”未来的路怎么走,得靠个人。学生学到了自我管理、自主创构的能力,那么不管世界如何变化,相信学生都能做好选择,自主应对。

刘煜炎判断,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停止,一定是继续向前。中国经济需要全球化,世界性的交易、交流、合作是未来的必然。“只不过会有一个改变,出国留学更理性、更精准。”

“比如说,不追求名校,而是更精准的选择专业,选择自己的成长;比如说,不一定要去美国、英国,而是中国人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广泛交往。视野和目标都更广阔。”

当教育回到本质,上什么体系的课程,去哪个国家留学,都不再是困扰孩子们走向未来的难题了。

如今的刘煜炎,他以他高中到剑桥老师们的认真为人、负责任地为师以及进取创新的精神,至今在教育的一线,享受与学生在一起的愉悦。在他创办的学校里,他也致力于把从中科院、剑桥学来的创新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勇气,继续传递给学生,成为他们应对未来的利器。

这,就是 “正确的教育”的力量。


文丨陆滢    

编丨Luna

Baidu
map